提起法国,今天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浪漫、艺术、自由精神,或者是悠闲的生活方式——街头的咖啡馆、塞纳河畔的黄昏……
或者甚至是网上关于法国的层出不穷的“辱法梗”。

然而,中世纪时期的法国,在人们的印象中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封建王权、高度集权的君主制、频繁的战争冲突、武德充沛的骑士阶层,以及作为“教会长女”(Fille aînée de l'Église)在天主教影响下的社会秩序……

这些看似格格不入的元素,不禁让人怀疑,法国究竟是如何完成从一个宗教与强权国家,到如今的浪漫国度的转变?
这场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便是16世纪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


文艺复兴:一场改变法国的文化变革

如果说法国的军事传统可以追溯到查理曼大帝和百年战争,那么法国的“浪漫”形象,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弗朗索瓦一世对文艺复兴的推动。
关于弗朗索瓦一世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是强硬的骑士国王。但是他也曾在帕维亚战役中优势局被打败并被俘过。

有人说他属于马基雅维利所推崇的君主的典范。然而他曾欠下巨额债务,且自己的外交声誉毁誉参半,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弗朗索瓦一世自己也在被俘后话说自己“除了荣誉外一无所有”。
但是无论如何,他对法国文化和艺术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在他的统治下,法国开始大规模吸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精髓,使得王权从冷峻的中世纪威严,逐渐转向对美学、艺术与精致生活的追求。


枫丹白露宫:法国文艺复兴的摇篮

枫丹白露宫(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便是这一文化变革的象征之一。

在弗朗索瓦一世的推动下,法国迎来了意大利艺术家的到来。达·芬奇晚年就曾受其邀请来到法国,与此同时,佛罗伦萨画家罗索·菲奥伦蒂诺(Rosso Fiorentino)等人也受邀来到枫丹白露宫,为这座宫殿赋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灵魂。
带有鸢尾花的大象,由罗索·菲奥伦蒂诺创作,藏于枫丹白露宫弗朗索瓦一世画廊
枫丹白露宫不仅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在法国的起点,还进一步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枫丹白露派”(École de Fontainebleau),影响了之后的法国艺术和宫廷文化。
老让·古容的Eva prima Pandora,藏于卢浮宫

可以说,从这座宫殿开始,法国的王权审美开始向“精致、华丽、浪漫”迈进,并为后来的凡尔赛宫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枫丹白露宫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座宫殿的变化,而是法国文化方向的转变。
它见证了法国从一个以封建王权、军事力量和宗教信仰为核心的国家,逐步发展为一个艺术、文学与哲学交相辉映的国度。
在这一文化基因的影响下,法国后来成为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等艺术风格的中心,巴黎也逐渐成为欧洲文化艺术的引领者……这一切都建立在文艺复兴时期奠定的基础之上。
而这一切的开端,或许都可以追溯到弗朗索瓦一世和他钟爱的枫丹白露宫。
已经注册

请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

显示密码 请填写正确的密码

忘记密码 ?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地址

返回登陆页面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