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0月10日),【文华的星期五】第五期文化沙龙在温暖的秋夜如期举行。
这一期,我们跟随杜青钢老师,一同走进一个别具魅力的主题——法国政要与文学。

政治与文学,看似分属理性与感性两端,却在法国文化史上交织出持续数百年的回响。


开场:与法国的“文学缘分”

活动伊始,杜老师以几段自己与法国、与法国文学的亲身经历作为开场。
他讲起初到法国的趣事、生活及文化上碰撞,以及因阅读而结下的意外缘分——
这些细节在他幽默而风趣的叙述中鲜活展开,也瞬间拉近了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文学从不抽象,它总在生活里发生。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为今晚的分享定下了基调。


文学的政治:思想的塑形

讲座进入核心部分,杜老师带领大家回顾法国文化史上那些让文学与政治相互映照的名字。
首先是蒙田与伏尔泰——蒙田以随笔哲学探索自我与人性,伏尔泰用理性与讽刺挑战社会与权力

接着是拿破仑,这位横扫欧洲的将军,他不仅在爱情书信中展露敏感与浪漫,也亲自写作文章,表达政治理念和个人思考。
随后,杜老师讲到夏多布里昂——他的政治生涯辗转于拿破仑时期与复辟王朝之间,他的文字融合历史记录、政治理念与个人情感。

再到拉马丁,他既是诗人又是政治家,文字中既有浪漫的抒情,也有政治家的坚韧,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始终坚守表达的力量。
接着,杜老师带我们进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交汇的高峰——雨果用文字关注社会,成为“用笔作战”的斗士;乔治·桑以自由思想和生活方式挑战性别与社会的桎梏;巴尔扎克则以细致入微的现实描写,勾勒出法国社会的全景与人性的复杂......


步入当代:第五共和国的延续

讲座的第三部分,杜老师把话题带到当代——第五共和国。
密特朗自青年时代起便沉浸于文学世界,笔下常带有哲思与浪漫。他出版的不少作品既是政治立场的表达,也展露出作家的笔触。

相比之下,希拉克更像是一位文化实践者。他酷爱诗歌与东方艺术,任内创立凯布朗利博物馆,将文化外交化为现实。
我们由此意识到:从启蒙到当代,文学始终是法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
它既塑造语言与思想,也构筑了一种“文化自觉”:政治人物通过文学说理,作家借政治发声。正是在这种互文关系中,法国的精神世界得以延续。


思想的交融:讲座中的交流与共鸣

整个讲座中,杜老师穿插自己的生活、读书和讲学经历,使历史人物与现代政治的故事既生动又轻松,同时通过中法对比,让听众对“文学与政治交织”的理解更加立体而深刻。

杜老师还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分享了文学对他个人思考和人生观的深刻影响。
他讲述了少年时代的初读经典、成年后深入研读法国作家的作品,以及这些书籍如何在不同阶段塑造了他的文化视野与价值判断。
活动最后,杜老师耐心回答了大家的问题,针对法语、法国文学、写作等话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他还分享了自己最近创作的法语文章,讲述写作背后的思考与感悟。

在轻松而充满智慧的氛围中,沙龙圆满结束。
我们带着对法国文学与政治的新理解,也感受到了文学对个人生活与思考的力量。
至此,【文华的星期五】第五期活动圆满落幕。感谢杜青钢老师的幽默与深度,也感谢所有参与的朋友,我们下次再见!

已经注册

请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

显示密码 请填写正确的密码

忘记密码 ?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地址

返回登陆页面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