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光明媚的四月,商店橱窗里摆满了彩色巧克力蛋和毛茸茸的小兔子,欧洲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欢庆“复活节”(Pâques)。

但你是否曾想过,这个节日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它看似是一个基督教节日,却又有着兔子和彩蛋这些听上去毫无关联的象征元素?
这背后,其实是宗教与民间信仰、历史与商业的混合演变。
复活节(Pâques)是基督教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用以纪念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三天后复活的事件。它象征着死亡被战胜,生命获得重生,是整个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复活节的日期并不固定,一般在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通常介于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复活节的起源可追溯至犹太教的逾越节(Pessa'h)。逾越节纪念的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的历史。

耶稣的最后晚餐正是在逾越节前夕举行,这使得他受难与复活的时间与逾越节密切相关。

公元2世纪以后,教会逐渐确立了复活节的节期,尤其在325年的尼西亚会议后,规定复活节的日期必须独立于犹太历来计算,以强调基督教的独立性。
我们都知道,尽管在拉丁语族(罗曼语族)中,复活节的称谓是“Pâques”(法语)或者“Pascua”(西班牙语)等相似的词汇。
然而其更广为人知的英语称谓“Easter”这个词却并非源自圣经。在英语和德语中,复活节的词源可以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女神Eostre(或Ostara),她是一位春天与黎明的女神,与重生与光明息息相关。
Eostre女神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将本地的异教节日和象征元素纳入其宗教体系,以更易被接受。这位女神的名字最终成为了“Easter”,象征春天的回归和自然的重生,与耶稣复活的主题产生了某种象征性重合。
彩蛋或许是复活节最广为人知的标志。
1. 新生的寓意
其实早在基督教之前,蛋就被许多文化视为新生命与春天的象征。波斯人、埃及人和希腊人都曾在春季交换彩绘鸡蛋,以祝愿生命的重生。
在维奥蒂亚的坟墓中发现的狄俄尼索斯雕像,其手里拿着一颗蛋因此这与复活节的主题——耶稣从死里复活——高度契合。
2.民俗和民风
到了中世纪,基督教世界中在四旬斋(Carême)期间禁止食用动物产品(包括肉类和鸡蛋),复活节当天恢复食用的传统,使得蛋成为节日庆祝的一部分。
3.更多的宗教含义
在东正教和部分天主教地区,人们会将鸡蛋染成红色,象征象征着耶稣受难。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基督教中,鸡蛋被赋予了象征三位一体的意义,因为一个鸡蛋由蛋壳、蛋黄和蛋白这三部分组成。
那么,兔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复活节兔子的形象首次出现于17世纪的德国新教徒传统中,尤其是路德宗。兔子被视为多产的象征,自然与重生的象征意义使它成为春季节日的象征。

在南德意志及法国阿尔萨斯等地区的民俗中,复活节兔子会产下复活节彩蛋 ( ova excludere ) ,并将它们藏在花园的草地、灌木丛等处,孩子们在欢笑声中热切地寻找它们。
这一传统被移民带到美洲后,在19世纪被美国文化吸收并迅速商业化。
如今,复活节兔子已成为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代言人”,超市里充满了各类巧克力蛋、毛绒玩具和蛋形礼盒——宗教意味已经远不如商业气息浓烈。

总的来说,复活节的故事远不止复活那么简单,它像一个文化拼图,拼接着犹太传统、基督信仰、异教神话与现代消费主义。
这正是它迷人之处:一个既庄重又热闹、既古老又现代、既神圣又世俗的节日。
直到今天,即使如今的复活节融合了如此多的不同文化元素(甚至包括一些新教的习俗),但不论是对复活节彩蛋还是复活节兔子,天主教会都依然采取了默认甚至是认可的态度。

这种宗教宽容的精神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宝贵,它提醒我们回顾历史,关注那些因宗教和信仰的差异而引起的诸多惨烈冲突。
这些纷争不仅给各国带来了深重的伤痛,也成为欧洲宗教宽容进程中的一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