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主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圣母升天节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
它最早的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的主角还不是圣母玛利亚,而是一位皇帝。这2000多年,是一场关于权力、信仰和文化的史诗级换角大戏。
故事要从公元前18年说起。
那一年,古罗马第一位皇帝 奥古斯都 宣布:把八月中旬定为全国性假日——Feriae Augusti。

其实早在奥古斯都之前,八月就是罗马农民的“收割季”。和中国古代类似,古罗马作为一个农业国,其自耕农在共和国时期都占着绝大多数,在忙完农活后,他们会自发休息,祭拜谷神和酒神,在庆祝丰收的同时期许来年会有好收成。
这一传统,即使到了帝国时期大量自耕农破产,也依旧在社会中持续着。只不过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庆祝的时间和方式会不一样。
奥古斯都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他将这些零散的农闲节日打包整合,再加上战车赛、角斗表演等城市娱乐,把它变成一个全国性的庆典。

我们都知道,他还给这个月取了个新名字:August(八月),就是他自己的尊号。因此 -- Feriae(拉丁语中休息的意思)+ Augusti 就成了这个节日的雏形,意为“奥古斯都休息日”,也叫八月休息日。
(最后“Feriae Augusti”这一词逐渐演变成了“Ferragosto”,到现在不少意大利人还这么称呼这个节日)
就这样,8月15日这一天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法定节日”,并在民间扎下了根。
即便之后西罗马不在了,这个日子的节日框架依然被人们保留下来(就是可能不放假了)。
随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合法化,为了让百姓更容易接受新信仰,许多异教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8月15日也不例外,慢慢被换成了圣母玛利亚的纪念日。
(这种“鸠占鹊巢”式的文化嫁接是基督教的老传统了,像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我们都能看到一些之前异教的影子)
不过,圣母升天节的普及,并不是由罗马先带头的:
4-5世纪,在东方教会,人们率先开始在这一天庆祝圣母“安眠”(Dormition,希腊语κοίμησις),dormitio 原意就是“睡眠”和“死亡”,因此这一节日在东正教主要是纪念圣母在尘世生命的尽头,灵魂被接入天堂。
圣母安息的东方圣像画,作者不详而到了7世纪,这个节日漂洋过海来到西方,在“粘贴+替换”原来的 Feriae Augusti 的同时,被赋予了更强大的内涵——Assumptio Mariae(圣母升天)。因为天主教教义中关于西方教会认为,圣母的伟大不仅仅是灵魂升天,她的肉身也一同被接入了天堂。
科雷乔在帕尔马教堂的圣母升天天顶画就这样,奥古斯都的休息日,先是在东方变成了圣母安息的节日,再在西方升级、传播,成了中世纪天主教最重要的庆典之一。
16世纪,新教改革的火焰燃遍欧洲。新教徒们高举“唯独圣经”的大旗,从各个方面对天主教权威进行了挑战,当然,肯定也包括圣母:
新教徒反对圣母敬礼,同时认为既然圣经里没有明确记载圣母升天,那这个教义就不该被承认。

天主教会则反其道而行之,秉持着“敌人越反对,我们越要坚持”的原则,在反宗教改革时期 “反向加码”:
- 教义上:特伦托大公会议确认了圣母的特殊地位,再次强调圣母的纯洁、神圣和代祷能力。
- 艺术上:发动鲁本斯、穆里罗等巴洛克大师创作了大量《圣母升天》画作,走进教堂,你就会被那神圣而戏剧化的画面所震撼。
- 政治上:1638年,“天主孝子”法兰西在这里总算做了正面表率:路易十三颁布法令宣布将王国奉献给圣母,并把8月15日再次定为全国的公共假期。
(泉下的亨利四世:你可真是“孝”死我了)
当然,是不是因为他早年一直没有子嗣,希望能借此向圣母求子,这背后的原因只能说懂得都懂。
Philippe de Champaigne,路易十三的誓言但是您猜怎么着?之后还真生下了后来的路易十四(法国版送子娘娘 诚不我欺...
从那时起,庆祝8月15日,就意味着你坚决地站在了罗马教廷这一边,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信仰和阵营的旗帜。
在今天的天主教国家,8月15日是全民假日,这个日子融合了历史、信仰与现代生活。
- 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信徒们举行盛大的朝圣仪式。
- 在地中海沿岸,人们会燃放绚烂的烟花。
- 在乡村小镇,也会有美丽的鲜花游行。
- 在城市里,啊不对,城里人估计都跑出去度假了....
西西里岛上的墨西拿在圣母升天节期间盛大的游行而对于大多数欧洲人来说,无论信不信教,这一天都乐得享受盛夏的长周末。
一个节日的演变,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它告诉我们,权力、信仰和文化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交织,并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样子。
不过不管怎么说,如今我们能放假,终归还是要感谢奥古斯都大帝。